(12分)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 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1)活动小组同学利
(12分)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①根据反应原理他们选用了相同的装置 (填“图l”或“图2”)分别制取NO2和O2。 ②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写出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时的化学方程式 。 ④收集NO2的方法是 。 (2)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准备工作:用气囊收集好纯净的O2,收集了一试管NO2,用干燥的烧瓶收集了一定比例的NO2和O2的混合气体。 ①为了尽可能多的使NO2被水吸收,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利用图3吸收气体时,用气囊通入O2与直接利用制气装置制取并通入O2相比,其优点是: 。 ②利用图4吸收气体时,其操作和现象为: 。 ③若图4中混合气体NO2和O2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参考解答
(12分) (1)①图2(1分) ②Cu+4H++2NO3-=Cu2++2NO2↑+2H2O(2分) ③2H2O2 ![]() ④瓶口向上排空气法(1分) (2)①有利于控制氧气气流的速度(控制氧气的量)(2分) 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压进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2分) ③0.036(2分) |
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 (1)①两反应过程均为固液不加热,故一般选用图2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 ②Cu+4H++2NO3-=Cu2++2NO2↑+2H2O(2分) ③MnO2起催化作用:2H2O2 ![]() ④NO2密度大于空气且可与水反应,故一般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1分) (2)①直接制取O2气体,更有利于控制气体的用量及比例,更好的切合实验目的 ②这是一套喷泉实验装置,挤压胶头滴管内的水,内部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即可进入烧瓶 ③气体全部被吸收时,发生反应为:4NO2+O2+2H2O=4HNO3,设烧瓶的容积为VL 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 |
相似问题
(16分).某同学想通过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 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Ⅰ.装置B
(16分).某同学想通过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Ⅰ.装置B的作用。装置D的作用。Ⅱ.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
(8分)按图中所示装置 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打开止水夹
(8分)按图中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操作分别进行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按图示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a,在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
(6分)在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 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制取Cl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6分)在下图所示的装置A中,用KMnO4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制取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16H+=2Mn2++5Cl2↑+8H2O;装置B中的四处棉花依次做
(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的产物 选用了12mol/L的硫酸50ml与过量的锌在加
(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锌与硫酸反应的产物,选用了12mol L的硫酸50ml与过量的锌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对硫酸的还原产物进行确定检验。(1)提出假
(13分)根据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推测 钠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且固体产物可能为碳酸钠 氧化钠 碳中的
(13分)根据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推测,钠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碳酸钠、氧化钠、碳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开展两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