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1)如图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为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 ;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 像,凸透镜能成 像. |
参考解答
(1)①完全相同;②实验次数少,具有偶然性;(2)①10;②投影仪;③变大;④右;(3)虚;实像,也能成虚. |
解:(1)①为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②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2)①凸透镜成像时,20cm=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②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从15cm向12cm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④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在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3)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
相似问题
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点燃蜡烛后 首先调节 凸透镜 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点燃蜡烛后,首先调节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亮度.(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
李明和小兵对下列说法把握不定 争议不休 你认为正确的是A.对同一物体来说 速度较快时总要比速度较慢时
李明和小兵对下列说法把握不定,争议不休,你认为正确的是A.对同一物体来说,速度较快时总要比速度较慢时的惯性大B.电流的磁效应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
如图所示 甲是近视眼 乙是远视眼成像示意图 两图表明A.近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强 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
如图所示,甲是近视眼、乙是远视眼成像示意图,两图表明A.近视眼晶状体会聚能力强,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晶状体发散能力强,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远
下列光学器件中 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A.潜望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透镜
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A.潜望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 小明眼睛近视了 应戴 镜 他爷爷的老花镜是 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很广,小明眼睛近视了,应戴镜,他爷爷的老花镜是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