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 分享同学们阅读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分享同学们阅读名著的经验。请以你读过
的一部名著为例,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
题目二:学校校刊准备开辟“走进博物馆”栏目,分享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或纪念馆)
的收获。校刊主编向同学们征稿。请你写一篇稿件,简要写出参观某座博物馆
(或纪念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怎样获得的。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解答
【答案示例一】
大家好,今天想从阅读方法上跟大家分享一下读《水浒》的经验:
我有一个方法以,那就是在阅读正文内容之前,先翻一翻目录,了争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大体故事,先构建一个简单的框架,在之后读书的时候把框架补充完整。比如说读目录能知道林冲刺配沧州和雪夜上梁山的故事,通过阅读会补充出此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我觉得用这种方法阅读名著能够发挥自己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
以上是我的阅读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写一仙介绍名著阅读经验的题,有的同学审题不仔细写成了读后感,所以提醒同学们考试时一定要认真审题。
题干中明确标明这段话有适用场景,“名著阅读经验会”,所以小作文的写作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叙述口吻,要有体现出交流的感觉。
关于阅读经验,可以从阅读方法和阅读收获两方面写,关于阅读方法,除了例文之中的,还可以1、从阅读时间的分配上谈经验,比如说每晚的20:00-22:00是阅读的最佳时间。2、从阅读的之前查阅作者生平和之后上网搜索本书的评价,从而加深对本书的理解。
关于阅读收获,又可以从两方面来谈,一方面谈对人生的认识和启示,例如: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的,不止一面的,鲁智深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等等。另一方面谈对于学习的启示,知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以后在分析阅读和练习写作当中就可以多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二】伴着明媚春光,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坐落于京城东北角的科技博物馆新馆。新馆有趣的地方在于可以“亲自上阵”。比如在消防体验区,看人灭火感觉很简单,但当我手握沉沉的喷水枪,站在一米五外的安全区,却发现要对准火源绝非易事,而且只有将水源对准虚拟火焰的根部才能最快灭火,最后大概折腾了七八分钟才将虚拟火苗全部熄灭。平晶我们只知一些消防技巧,殊不知操起来另有难度。可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深体验。
【解析】题目要求我们写的不是游记,而是收获体验,这也不同于观后感。文章应侧重于通过游览你收获到了什么,而不是参观的过程。因为同,你的收获不需要很大庞杂,一个小小的启示或者一点小贴士都可以作为你的收获,但要注意这种启示或收获要和博物馆本身所展出的主题相关。比如你参观科技博物馆,最后却收获历史知识,这就有些妥。然后简单的将这种收获过程叙述出即可,不需太多细节描写。
例文给出的是参观博物馆的收获,而题目中另一个可写的地方是纪念馆,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历史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在参观纪念馆时可以收获名人经历或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或感受。
最后注意一些小细节:
1.题目要求我们写游博物馆或纪念馆的收获,不要写成别的地方。
2.注意内容的真实,比如在军事博物馆里看见恐龙骨架就很不真实。
3.不要出现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4.注意字数在150-200之间。
相似问题
行当是指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生行是京剧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 身份的不同
行当是指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生行是京剧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生行又分为老生、武生等。老生多挂髯口(胡须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 完成(1)–(2)题。 (1)结合岳母刺字时所说的话 下列对“精忠报国”中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2)题。 (1)结合岳母刺字时所说的话,下列对“精忠报国”中 “精忠”二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极其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完成15—17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 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5—17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中线一
默写:潮平两岸阔 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上下》)此
默写: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上下》)此题出自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真题, 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默写 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 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 _”来
默写,当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时,我们常借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_”来表达喜悦的心情。此题出自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真题, 高级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