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柳先生传 完成6~8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6~8题。(共6分 每小题2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6~8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以径寸之木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参考解答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相似问题
阅读文段记六一语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阅读文段记六一语,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
宁为百夫长 ____。(从军行)宁为百夫长 ____。(杨炯《从军行》)此题出自2015年山东省济南
宁为百夫长,____。(从军行)宁为百夫长,____。(杨炯《从军行》)此题出自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第②段 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中国竹 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 挺拔劲秀。竹 无华
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 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
(二)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
(一)中国竹 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 挺拔劲秀。竹 无华丽之姿 却有丹 青之貌;无脂粉之态 却有凌
(一)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
